3月16日,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消息稱,將成立科技創新局、社會責任局,其中,社會責任局的重點工作任務圍繞推進“雙碳”工作、安全環保工作以及踐行ESG理念等,與生態環保工作緊密相連。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以來,中央企業被納入督察范圍,已對6家央企開展了督察,督察重點也是更多關注其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是不是得到很好的落實,以及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情況如何。
記者了解到,實際上國資委已經存在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局,指導所監管企業科技創新工作、履行社會責任等。此次拆開成立兩個新局,有何考量?
在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下,央企推進“雙碳”和生態環保工作應注意哪些重點?未來如何更好地踐行ESG(環境、社會和治理)理念?
信號:社會責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家層面對中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愈加重視。
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是央企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國資央企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工作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做好國資央企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國資委表示,兩個局的成立將進一步完善國資監管體制機制,更好發揮監管效能,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更好推動中央企業強化科技創新,履行社會責任,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把原來的一個局拆分成兩個局,意味著科技創新和社會責任這兩項工作的重要性都更加突出了。”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認為,單設社會責任局,對更好指導和監督央企國企履責很有意義。
他介紹說,過去十多年,中央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的成績有目共睹。記者查閱到,有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8月31日,已有92家中央企業發布2020年度社會責任報告,在具備發布條件的中央企業中占比96%,發布數量及比例均創新高。同時,超七成中央企業進行社會責任工作績效考核。
以經歷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中國五礦、中國化工、中國鋁業、中國建材、中國有色和中國黃金6家央企為例,其都在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中提出污染治理、生態環保、綠色發展等相關內容,有的還做了大篇幅描繪。然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仍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雙碳”路線圖怎么畫?下屬子公司管理如何抓實?
去年,國資委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與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我國碳排放的重點單位,應當在推進國家碳達峰碳中和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突出抓好中央企業碳達峰碳中和有關工作,‘一企一策’有力有序推進‘雙碳’工作;抓好安全環保工作,推動企業全過程、全鏈條完善風險防控體系”,是社會責任局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
郭沛源認為,“雙碳”目標與高質量發展關系密切,不僅是生態環保的問題,更關系著新發展理念和企業經營理念。“雙碳”轉型沒有“一招鮮”的辦法,每個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量身定做自己的路線圖。“首先考慮行業,有哪些碳中和技術路線;其次考慮地區,不同地方應根據地方經濟、產業發展狀況設置不同的零碳路線圖。”
剛剛經歷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中國有色集團和中國黃金集團,已經意識到“雙碳”工作的重要性。去年11月,中國有色集團編制了綠色低碳發展規劃,確保到2024年實現單位產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十三五”末下降21%以上。
中國黃金集團則制定了十四五”節能減排專項規劃,明確“十四五”末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可比價)較“十三五”末下降32%;開展了集團113家子企業的碳排放摸底調查,將在查明各企業碳排放路徑、采選冶等工藝流程排碳具體情況以及分析存在問題基礎上,制定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能夠推動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嚴控“兩高”項目盲目上馬,成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重點內容。從上述6家央企來看,均被納入“兩高”行業類別統計。
通過分析6家被督察過的央企,記者發現了一個共性問題:央企的下屬企業數量多、分布廣,且生態環境治理水平參差不齊,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和標準被一再降低。無論日常受過的環境行政處罰,還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的典型案例,絕大多數是央企下屬企業。
對此,郭沛源認為,央企面臨的挑戰是體系比較龐大,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及參股公司比較多,如何將生態環保意識和要求貫徹到整個體系,是比較現實的挑戰。
如何加強對子公司的監管?他建議,一是分類施策,重點關注環境風險高的下屬企業;二是數字化管理,像管財務績效一樣將環境風險量化起來,實時或定期匯總、監控。
記者了解到,正在進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的中國有色集團表示,要在環境風險管控體系中,建立常態化、清單式的監督檢查機制。中國黃金集團也表示,每年與直管二級公司簽訂《安全環保職業健康目標責任書》,將主要環保指標、重點環保項目納入其中進行責任考核。
如何更好地踐行ESG理念、開展生態環保工作?
央企踐行 ESG理念、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實際上,央企在履行社會責任過程中,時間較長,經驗較豐富。”郭沛源表示,新形勢下,應有更新的目標。比如,如何主動適應并引領國際規則標準制定,有更大的話語權?ESG理念與企業社會責任(CSR)之間如何銜接?
據了解,中國黃金集團把社會責任理念融入企業發展全過程,此前還積極參與ESG指標的研究,支持ESG體系的建設和推廣。2014年和2018年兩次與中國社科院合作編寫完成《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之一般采礦業3.0》《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編寫指南之一般采礦業4.0》。在兩本指南中,均設有環境績效系列,包含了環境管理體系、碳強度、節能減排、保護生物多樣性等47項具體指標。
而作為我國有色金屬工業最早“走出去”的企業,中國有色集團很早就感受到了適應國際規則標準、履行社會責任的必要性,集團公司每年定期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各上市公司也每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未來,還要建立起自上而下的ESG管理模式。
經歷過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國有色集團和中國黃金集團都表示,未來的工作要著眼“雙碳”目標實現,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一方面,大力強化科技創新力度;另一方面,加快綠色礦山建設,開展清潔生產。
中國有色集團將以督察問題整改為契機,進行冶煉企業清潔生產、低碳轉型關鍵技術研發,實現在有色金屬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綜合回收等重點領域的突破;以解決危廢固廢、尾礦庫、礦山生態修復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突破點,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爭取年度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單位產值綜合能耗下降3%。
中國黃金集團則將持續抓好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促進生產方式綠色轉型。重點加大礦山和冶煉企業節能技術改造升級,推廣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推動綠色低碳地質勘查,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加強低碳零碳負碳的科技攻關等工作開展。
在新的目標要求下,中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目標應更加明確、路線應更加清晰、步伐應更加堅定,不斷提高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