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印發《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行的實施方案》。《方案》提出,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給予生物質發電項目中長期信貸支持。
此次三部委印發的《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運作的實施方案》與一月份的4號文基本保持一致,圍繞“補貼資金申報”、“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兩項主要任務,一方面堅持“穩”,今年補貼資金安排仍沿用現有政策,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另一方面堅持“進”,堅定改革方向,持續完善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政策,明確市場預期,促進生物質發電行業提質增效。
實施方案中明確了2020年生物質發電(含垃圾焚燒、農林生物質發電及沼氣發電)中央新增補貼資金額度確定為15億元。
在20世紀70年代全球性的石油危機爆發之后,以生物質能源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在全球范圍內受到高度重視。各國都制定了開發生物質能的發展計劃,如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
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種形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
生物質發電主要包括垃圾發電、農林生物質發電(秸稈發電)、沼氣發電(包括秸稈、畜禽糞便等有機質沼氣化)三類,2018年總裝機量為1784萬千瓦,而水電、光伏、風電裝機規模分別為3.5、1.7、1.8億千瓦,與這些可再生能源比,生物質裝機規模占比非常低。
我國生物質資源豐富,每年可作能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約相當于4.6億標準煤。
過去幾年因為補貼資金下發滯后、金融去杠桿等原因,疊加生物質處理管理難度較大,投資激進、管理欠缺的企業均被淘汰,競爭格局優化。
生物質行業2017-2019年高度出清,央企如五大發電集團因為管理粗放等原因,項目盈利能力一般,且現金流存在波動,2016年便開始低價出售電廠逐步退出,而民營企業如凱迪電力因為投產力度大而2017年現金流回流困難加上去杠桿,資金周轉出現困難。目前“剩者為王”的大型企業有國能、光大綠色、長青集團等公司。
截至2018年底,全國已投產生物質能發電項目902個,生物質發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1,784.3萬千瓦。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總量僅次于美國,位居全球第二。
目前國內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華中和華東地區,這些區域農作物秸稈豐富,裝機容量約占全國生物質直燃發電裝機總量的94%。
與歐洲28國裝機規模相比,中國生物質空間仍然較大。2017年7月,國家能源發布了《生物質發電“十三五”規劃布局方案》,修改了2016年的目標,規劃到2020年生物質總裝機2334萬千瓦,其中農林1312萬千瓦,垃圾焚燒1022萬千瓦。
從產能利用效率看,熱電聯產要高于生物質單純發電,生物質發電向熱電聯產轉型,對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構建區域清潔供熱體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