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一直被視為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密集度增高,全球產生的垃圾量逐年遞增,如何高效且環保地利用這些垃圾,已經成為全球各國的當務之急。近日,國際能源署(IEA)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全球在有機廢物利用方面只開發了“一小部分”,錯失了很多垃圾發電的潛在機會。作為綜合廢物管理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垃圾發電將在接下來10年迎來更多潛在商機。)
亞太領軍垃圾發電
英國商業信息咨詢機構Visiongain日前發布最新報告稱,去年全球垃圾發電市場規模約164億美元,預計2020至2030年間復合年均增長率為3.3%;到2030年該市場規模將達到226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將持續發揮領軍作用。
事實上,當前的全球垃圾發電市場已經是以亞太為主導。全球市場分析報告服務供應商Research and Markets指出,2020-2024年間,亞太垃圾發電市場的復合年均增長率高達11%。根據垃圾類型可分為城市固體垃圾、農業垃圾、工業垃圾及其他,其中城市固體垃圾一直占據亞太垃圾發電市場主導地位,預計2024年前也將保持這一領先位置。
Visiongain指出,未來10年亞太地區將為技術研發者、投資者以及相關從業者提供更大、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中中國、日本、印度等亞洲國家有望在低成本垃圾發電技術研發方面領軍,屆時將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更多具有商業化價值的機會。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垃圾發電的國家之一,在20世紀90年代以“凈化環境并充分利用能源資源”為基礎擬定了垃圾發電技術規劃草案。日本環境省數據顯示,目前日本約有380處垃圾處理發電設施,占垃圾焚燒設施30%以上。由于國土面積限制,日本垃圾焚燒率近70%,高居世界第一。
中國也一直在布局垃圾發電產業。不僅在政策上對垃圾發電進行了中長期專項規劃,而且近10年來,還崛起了一批實力頗強的垃圾處理公司。Visiongain指出,以亞洲最大的垃圾發電投資商和運營商光大國際為代表的一批中國環保企業,目前足以和日本、德國的垃圾發電企業分庭抗禮。
美垃圾處理表現差
Visiongain指出,隨著以亞洲及非洲為中心的人口增加及產業化的推進,預計未來這兩個地區將成為全球工業垃圾的主要“貢獻者”,這也為垃圾發電市場增添了更大“原動力”。
相較于亞太的積極進取,美國則繼續在拖后腿。根據英國全球性風險和戰略咨詢公司Maplecroft的報告指出,美國是全球最大“垃圾制造者”,但垃圾處理能力卻嚴重不足,是表現最差的發達國家,其垃圾回收率只有35%,僅是德國廢棄物回收率的一半。
Visiongain數據顯示,歐洲大約有420家垃圾發電工廠,美國目前有71座,僅占該國總發電量的0.4%,相當于200萬戶家庭的電力需求。去年美國城市生活垃圾(不含輪胎等非生物質垃圾)的發電量為62.1億千瓦時,僅占美國總發電量的0.15%。
世界銀行曾在《全球垃圾管理報告》中預測,到2025年全球垃圾年產量將達22億噸,人均每天產生1.4公斤垃圾,如果掩埋處理這些固體垃圾,費用將高達3750億美元。以美國費城為例,掩埋居民每年產生的75萬噸垃圾,至少需要付出高達4000萬美元的開支。
生物處理日漸走俏
縱觀全球,垃圾分類比較成功的國家,很大程度上都是通過焚燒產生電能或熱能、堆肥、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將垃圾“變廢為寶”,從而實現極高的資源回收利用率。Visiongain指出,作為垃圾發電領域應用最廣的技術,焚燒技術去年約占該領域總收入的87%,但由于安裝成本昂貴、焚燒過程中產生有害氣體等問題,其發力前景并不明朗。
科技咨詢公司PreScouter表示,焚燒技術對垃圾發電的影響很難量化。一方面,采用該技術能抵消填埋垃圾帶來的甲烷排放;但另一方面,使用該技術發電仍然有很大的碳足跡。與之相比,生物處理技術正越來越受到業界的歡迎。
Visiongain也認為,盡管今年焚燒技術將繼續占據垃圾發電市場的主導,但生物處理技術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最快的技術,預計到202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為5.4%。生物處理技術包括利用微生物處理廢物以產生能量,該技術被認為比焚燒技術更環保、更可持續,市場滲透率有望在未來10年內得到快速提升。
PreScouter和Visiongain均推崇德國研發的新興垃圾發電技術Dendro Liquid Energy(DLE),這是一種接近“零浪費”的技術,將各種混合廢料如塑料和大尺寸的原木在反應器中進行處理,最終可產生一氧化碳和氫氣,成本低、效率高,且不存在排污問題。
摘自北極星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