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焚燒發電在我國經過二十余年不斷演化,從工藝、技術、設備、標準直到監管都在不斷進步和成熟。然而,進步之中卻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是政府希望通過不斷建立大量終端處理設施來解決垃圾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找到優秀的投資人來做這件事。
??? 而對于企業來說,面臨的最苦惱的問題就是項目選址困難、無法落地、運營不穩定、企業的低價競爭……一方面感覺環保業如沐春風,另一方面卻又在現實的困境中倍感壓力。
??? 即使是再強大的英雄,也有致命的死穴或軟肋。在日前召開的2016(第四屆)上海垃圾焚燒熱點論壇上,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藍環境)總裁金鐸說道:“‘鄰避’是固廢處理的‘阿喀琉斯之踵’(注:來源于《荷馬史詩》,現在一般指致命的弱點。),藍色焚燒3.0則是破解之道?!?/span>
??? B2G向B2G C轉變
??? 企業是否只需要取得政府的信任,就能夠解決問題?誰才是環境服務業真正的需求方?
??? 在金鐸看來,固廢處理行業若要形成閉環,民眾才是真正的需求方,而政府只是一個代理人的角色。這個代理人和企業應該怎么去做,才能夠為真正的需求方提供有價值的服務,這才是全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首先政府要找到優秀的企業,企業要為政府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不能忽略民眾的存在。
??? “民眾對他身邊的企業有強烈的感知,要一天24小時、365天與這個企業共存,這個時候,民眾就需要一個值得信賴的企業,企業可以為他們所在的社區提供新的附加價值,而民眾的訴求就會倒逼政府選擇更好的投資人和運營商。這個鐵三角如果可以真正建立起來,垃圾焚燒行業就應該可以做出一些改變?!苯痂I進一步解釋說。
??? 而藍色焚燒3.0有望引發一場供給側深化改革?!斑@個改革一方面來講,企業在滿足政府更高的品質要求,不單純地追求低價的同時,還能夠真正做到追求效果、服務民眾,再加上民眾真正的感知,把供給從B2G轉變成B2G C?!苯痂I說。
??? 總之,民眾更需要達標、安全的環保設施的運營,希望看到更高的標準,同時可以切身地感受到身邊的企業是真真正正負責任的企業,同時看到它對社區帶來一些價值。
??? 行業價值=品牌 信任
??? 藍色焚燒目前已從1.0升級到3.0,最終3.0落腳點在哪里?行業的價值在哪里?在金鐸看來,就是品牌和信任。
??? 具體來講,一個品牌要建立它的信用,要從兩方面開始,首先是品質,品質要有保證;其次是文化,文化讓這個品質可持續地延續。而對于政府來說,企業要站在客戶的角度去思考,同時還需要社會成本的最小化。
??? 近幾年,瀚藍環境就在著力打造藍色的靜脈產業園,以垃圾焚燒發電作為能源的中心,把市政污水處理廠、餐廚垃圾等項目整合到一起,打通工藝技術路線完整的循環,使環保設施可以共享。金鐸表示,這種做法既可以集約化管理,解決選址難和環境影響問題,便于監管,又能夠實現固體廢棄物從無害化處理到資源化利用的轉變,以及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與此同時,這還給政府提供了一個統一的監管平臺,實現了廢棄物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產業鏈的處理。
??? 此外,對于G C,企業還需要有高標準、高穩定、高感知、生態化等一些基本的要求?!安还苁墙ㄔO標準還是排放標準,我們都把它重新定位在要高于歐盟的標準,在任何一個環節都追求一個更極致化的方向。”金鐸說。
??? 環保行業還一定要公開透明,把民眾的壓力變成動力。正是因為懷有這樣的一顆環保心,瀚藍環境從一開始就做好全面的社區平臺,不光是排放指標,還引入了社區的監督指標,建立起一個公開透明的監管體系。
??? “我們需要給周邊的居民,創造一個價值,這些價值不是簡單地拿錢去買,是要把原來反對我們的居民,變成我們的同盟者。”金鐸說,“同時我們把周邊的學校和社區民眾,變成我們環保義工隊的一分子,他們原來反對,現在讓他們做建設性的工作,和我們一起推動行業的發展?!?/span>
??? 企業要想持續保持這樣的品質,就需要有人去推動,瀚藍環境的文化就是用人來傳承。在責任方面,員工是責任文化的踐行者和傳播者,員工要做到三個“三好”:城市好管家、行業好典范、社區好鄰居;還要做到“三分享”:財富的分享、能力的分享、價值觀的分享。
??? “瀚藍環境要把這樣的文化傳承、根植、內化到我們員工的內心和行為上,才可以保證這樣一個理念真正落地。”金鐸說。
??? 另外,創新也是一種文化。瀚藍環境有許多創新模式,從一個單廠到全產業鏈,構建全數字化的電廠,把生物垃圾轉運系統從一個低端轉向集中調度等等。
??? “我們做了很多創新的工作,很多員工也給了我們非常多的驚喜,他們的智慧使我們這個行業不斷改善和前進。這樣的創新,是推動行業不斷發展的動力。所以我們覺得藍色焚燒3.0的體驗,就是通過品質和文化,打造我們的信用,形成我們的品牌,讓政府和居民滿意?!苯痂I說。
??? 走進“無圍墻時代”
??? 瀚藍環境踏入固廢行業已有十年時間。十年前,瀚藍環境剛進入這個行業,接手的是每年處理400噸生活垃圾的舊廠,舊廠離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只有300米的距離,那個時候該學校極其反對。而就在不久前,廣東職業技術學院主動提出,把處理廠與學校中間的那一堵墻拆掉,應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共同面向未來發展。
??? 那一刻,金鐸內心充滿驚喜,這是他從事固廢處理行業十年以來從來不敢想象的事情。當“拆圍墻”的想法是從曾經強烈反對者的口中說出來的時候,金鐸非常感動。
??? 為什么要拆墻?這與瀚藍環境十年來的穩定運營和社區不斷的回饋不無關系。在金鐸看來,這種回饋不一定僅是金錢的回饋,而是在環保的理念上與社區民眾有了很多的互動。
??? “當學校提出來要拆墻的時候,他們知道這個校區將來會變成一個工業旅游景點,加上他們的校區非常漂亮,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共同體。”金鐸說,“這個例子說明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民眾是可以理解的。”
??? 瀚藍環境也在為同行帶來一些價值,成為廣東省生活垃圾處理的培訓基地。過去,垃圾焚燒發電這個行業就像被貓捉的老鼠,遮遮掩掩,受到了非常多的非議。而現在,民眾在選擇的時候,也會發出他自己的聲音。
??? “我們認為固廢行業的品牌時代已經到來,而且我們的民眾——終端的消費者,應該有選擇權,他們的選擇權也必將得到充分的信任。”金鐸說。